蘇墾農服以全國農墾“兩大行動”為指引,依托“農技、農資、農機、農金、農產品”五項服務,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從單一作戰向全產業鏈協同發展,為“蘇墾全農”品牌注入強大動力。
農資服務“優供給”
在射陽縣合德鎮的高標準農田里,種糧大戶皋德凱通過手機下單,幾小時內蘇墾農服的技術員便帶著定制配方肥趕到田頭。“自從簽訂‘蘇墾全農’服務合同后,全程無憂,每畝成本還能降低一百多元!”皋德凱感慨道。這背后是“一體化中心+龍頭企業+16個縣域中心+鄉鎮服務站”四級品牌服務體系的高效運轉。
蘇墾農服發揮年采銷化肥超百萬噸的規模優勢,構建集采集配網絡,直采比例達90%,集采比例達98%。通過統一供應渠道,嚴把投入品質量關,有效降低成本,保障農資的優質、高效、安全供給。依托省內56個倉儲點以及18個鐵路站點、10個港口碼頭的物流優勢,協同大華種業將優質種子、高效肥料、優質農藥等綠色農資直供種植基地和農戶,有效破解農資配送“最后一公里”難題。
農技服務“強支撐”
“之前有位種植戶,因貪圖低價網購農藥,未嚴格按方案使用,導致百畝小麥發生嚴重藥害,損失慘重。”農業技術服務專業性強,需精準掌握不同作物、地區、氣候、土壤等條件,并配合達標產品,才能真正預防和控制病害。
蘇墾農服依托江蘇農墾73年的種植技術優勢,組建百余名農技專家團隊,推行“每周一次電話問診、每周一次踏田指導、每畝地精準管理、每斤農資配送到位”的“四個一”服務準則。建立田塊檔案和苗情觀測點,針對不同區域、稻麥生長周期制定“一田一策”增產方案,推動示范田小麥單產最高達1452斤/畝,水稻單產最高達1650斤/畝。線上聯合江蘇農業科技報拍攝稻麥病蟲害防治短視頻,在微信視頻號、抖音號發布,并通過“蘇墾農服”APP為種植戶答疑解惑,惠及1.2萬余種植大戶。
農機服務“提效率”
蘇墾農發制定《農機社會化服務應急保障聯合中心建設三年行動方案》,整合墾區內先進農機裝備,以種植業分公司、“蘇墾全農”客戶、周邊種植大戶、家庭農場為主要服務對象,開展農機作業服務。智能、大型農機的標準化作業能精準把控肥料、農藥施用量,顯著提高勞動生產率。在應急救災時可提供搶收搶種、抗旱排澇等服務,確保突發災害時高效、有序開展應急保障工作。
“目前,江蘇農墾已在連云港、響水、射陽、東臺片區建成4家農機社會化服務應急保障中心,計劃在2026年底擴建至6家。”2025年第十三屆江蘇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上,蘇墾農服總經理助理韓勇介紹。
農金護航“破難題”
“最近是水稻用肥高峰期,我資金周轉困難。蘇墾農服工作人員得知后,幫我通過線上申請了‘糧農e貸’,10萬元資金當天到賬,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。”宿遷種植戶楊家軍感嘆。
蘇墾農服與中國農業銀行江蘇省分行、江蘇農村商業聯合銀行合作,推出“糧農e貸”“農墾興農貸”等低門檻、廣覆蓋的農金產品,以金融“活水”潤澤農戶,把更多資源配置到農業生產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。今年已幫助5名農戶申請了330萬元的農業金融貸款。
糧食回購“保收益”
為實現“投入品套餐+農技服務+糧食回購”體系的種、管、收全流程閉環,今年“三夏”期間,蘇墾農服協同蘇墾米業、大華種業全面開啟“蘇墾全農”小麥回購工作。
面對農資配送點多面廣、時間緊迫的挑戰,蘇墾農服全員在崗,充分發揮總部視野優勢,緊密對接地方農情,科學規劃糧食收購流程,優化資源配置與車輛調度,減少農戶售糧等待時間。駐點財務人員耐心介紹收購政策和結算流程,現場解答農戶疑問,嚴審收購合同、單據,確保手續合規。各縣域中心負責人帶隊深入田間地頭與收購站點,嚴格按照國家糧食質量標準,開展糧食水分、雜質、容重等關鍵指標的快速檢測與定等分級工作,確保收購公平公正,嚴把質量關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