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為黨員王兵在田間插秧時鏡頭
6月11日上午9:40分,三河洪湖生產區插秧現場,一邊是緊張有序的起運秧苗,一邊是忙而不亂的插秧,三臺插秧機在田間均速插秧,技術員盧克霆兩邊跑,幾乎一刻也閑不下來,到了秧畝池便下地起秧苗,到了插秧田忙著搬秧苗,雖然只是個入黨積極分子,但是三河“大三夏”的精神一直激勵著他向老黨員學習,向黨員看齊。
隊長王兵是個黨員,此刻正忙著開著插秧機插秧,三夏大忙期間,所有生產區管理人員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,指揮他們井井有條,大忙他們沖鋒在前,黨員就是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,這時候不奉獻更待何時。當筆者把鏡頭對準王兵時,他始終不肯留下他忙碌的瞬間,趁著他插秧時,拍下了僅有的一張照片。三夏期間,行走在田間看到最多的是生產區的隊長們,他們每個人的臉都是黝黑的,汗水都是亮亮的,每天早上他們是第一個來到田間,晚上離開最遲的也是他們,為了趕時趕早,插秧季節,他們平均每天工作的時間最多在15個小時左右。
10:40,潘莊生產區主任屈連成剛剛吃完早飯,從早上四點多到生產區,一直忙到筆者到才吃上早飯,水直插田塊播了多少,插種的質量他一刻也不敢松懈,因為這關系到秋季的收成。作為一老黨員,生產區的領頭人,屈連成時刻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帶動和影響著生產區的管理人員。
11:20分,在徐永志的集體田插秧現場,徐永志雖然不是黨員,也不善言談,只看他一會去看起秧、一會到插秧機旁監督質量,當我們忙著找他時,職工告訴我們,起秧用的刀不行了,他騎著車去買刀片了,從走到回來他只用了二十分鐘左右,因為他知道,這個時候一分鐘要當十分鐘,一個人要頂幾個人用。
在田頭,筆者還見到了職工周玉學,他也是名黨員,自三夏大忙開始后,他每天除了看好潘莊電站,還到集體田幫忙運苗、跟插秧機等,從早上到中午,他的鞋一直沒干過,當筆者問他是不是黨員時,他說,昨天也有人曾問他是不是黨員,說他的行為標準像個黨員時,他笑著說,我是黨員,就是我不是黨員,這個時候我也應該做點什么,人總要有點奉獻精神,要多做點好事的,和筆說這話的時候,他的眼睛紅了,或許說起黨員他的內心有一種熱血的感動。在潘莊生產區,我們還聽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,老黨員徐超已七十多歲,一名老共產黨員,從三夏大忙開始,他就每天在生產區的集體田忙碌,不管哪里需要人幫忙他總是隨叫隨到,一顆紅心永向黨。
中午11:50分,盒飯送到了田頭,沒有一絲蔭涼,就坐在田頭,大家或是蹲著、或是趴在摩托車的座墊上、又或是站著吃飯,當筆者說,這樣忙一天,你們辛苦了,他們回答是:應該的。一句簡單而又樸實的回答,飽含著對這份工作的熱愛和對這片土地的深情。在三夏大忙的每一現場,他們仿佛就是一面面鮮紅的黨旗,用顆顆閃亮的紅心,用自己的一言一行,影響著身邊的人,讓這片土地從黃到黑,從黑到綠,在火熱的太陽底下,書寫著充滿綠色和希望的華章。